邵登虎 浮世中的思考者

2013-06-29 邵登虎 筑客网
邵登虎 浮世中的思考者 推荐理由   邵登虎从不掩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倾尽全力在每一份设计中让客户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中感受到家的温暖——爱与被爱,依赖和可靠。从当初一个基层员工到创建邵登虎工作室,邵登虎用他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秉承着一颗责任心,思考并探索着整个行业的未来。   现在的邵登虎已经不似当年的那个他,还带着初来乍道的陌生和对未来的一片迷茫。建筑装饰设计师这个职业赋予了他无穷的灵感和自信,有了从毕业到现在一路走来的积淀和思考的铺陈,未来的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天将降大任    1999年对邵登虎来说有非凡的意义,高考志愿上的几个字,决定了他后来的人生。理科向来不错的他填报了一门以前没听说过的专业——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像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一样,邵登虎对大学里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抱着报报玩的心态,他选择了这个专业。从此,通往建筑艺术的殿堂的命运之门向它缓缓打开了。   九十年代末,建筑装饰设计在建筑业不过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没有人能说清它将会以什么状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尽管如此,邵登虎所在的昆明大学还是敏锐地看准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率先开办了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而邵登虎就是第一批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生中的一员。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天时地利,全无什么后顾之忧,邵登虎只用一心学习就好。然而邵登虎却遇到了问题。   首先,建筑装饰设计需要很强的绘画的功底,邵登虎在此之前并没有过专业的绘画学习。好在邵登虎从小对文学、书法、绘画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刻苦练,很快他就赶上了学习所要求的所的程度,第一个问题就这样被他轻易化解。接下来他面对的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邵登虎来自农村,初到昆明的他无论从衣着还是习惯上自然是和这座城市现代的气息格格不入,不时会受到一些条件优越的同学的白眼。同时因为家里经济收不多,邵登虎必须独自承担起他在学校的花销。自尊心很强的邵登虎自然不愿意忍受这种被人看低一等的待遇,但要想要人另眼相看,是必须拿出真本事来的,于是邵登虎开始暗暗努力。在学校,他的学费靠助学贷款,生活费则需要邵登虎自己在校内勤工助学、在校外做各种兼职来赚。邵登虎在保证学习不落下的情况下,默默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在坚持和努力着。   最让邵登虎焦心的还是前途的未知和未来的迷茫。尽管现在我们都看到了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良好前景,但当时做为第一批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谁也不知道出了校门以后会是好还是坏。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多而庞杂,除了建筑装饰方面的内容、还有环境学、地理学、人体工程学等一系列课程在等着他。有时候还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让邵登虎更加担心起自己的未来。如果找不到一份工作,那对抚育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无疑成了沉沉压在邵登虎心头的巨石。   当邵登虎回忆起这一切的时候,早已洗净铅华的他用了“压力就是动力”这样一句话形容当时的状态。可以想象,邵登虎在大学校园中用了多少个日埋首苦读,多少个夜在外挥洒汗水来度过的。这种在逆境中激流勇进的精神,一直贯穿在他之后的的生活中。 2002年,完成学业的他走出了校门,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在面前等着他。   七年之痒   随着房地产开发大潮的涌起,建筑业的蒸蒸日上也使建筑装饰设计师变得炙手可热起来。邵登虎焦虑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刚出校门,邵登虎便被中策装饰相中,成了旗下一员。当然,此刻的他初出茅庐,只能做一名小小的基层员工。邵登虎并没有觉得泄气,相反,他满腔的报复正等着他施展,凭着在学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受校训“学以致用”的熏陶,邵登虎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也兢兢业业,这一做就是五年。   五年的时间对一个建筑装饰设计师来说,足够积淀太多太多的经验,也足够惯性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而后者对他们这一行来说,又成了发展的一个瓶颈。此时的邵登虎虽然已成为中策顶尖的设计师,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作为一个设计师,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灵感才是他得以发展的助力,邵登虎选择了离开。   确实,正如邵登虎所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创造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离开了中策之后,长期受一种模式影响的邵登虎的视野变得更宽了。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邵登虎接受了其他公司的邀请出任高级设计师一职,不过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的一家曾热情邀请他去,希望能改变公司设计做的不错但缺乏高端设计的局面,邵登虎也欣然应允,但随后发现一个企业做大了之后,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它的结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用他的形容就是,这些企业是一列长长地火车,调头毕竟不如一辆汽车来得快。邵登虎只在这家公司待了一年的时间就离开了,去了别的公司。与此同时,他也在思索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出路。   和读书时不同,那时认为的出路就是找的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而现在的出路则是一种对未来长久持续的规划和发展的谋求。那就自己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吧,创业的念头开始浮现在邵登虎的脑海中。   自成一派   邵登虎在离开中策之后的两年一边到别的公司上班,一边也开始筹备起未来创业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他都在默默探索和学习着。这段时间他感受、领悟和实践出来的东西在后来都成了无价之宝填充丰盈着他。   邵登虎工作室的成立灌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他奔波、打拼、坚持,朝着心中的那个方向奋力奔去。终于在2009年,邵登虎触及到了自己的梦想,成立了一个为设计师独立设计思考的公司,建立一个适合设计师长期发展的环境。   在他的理念中,设计师是一个越做越有压力,也越做越难的工作。因为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事物越多,设计师就越要见多识广才行。他举的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曾经有一个客户要求在家里放六个冰箱,当时他就不明白,就算是有钱也没有放六个冰箱的必要啊,后来经人一番点拨才知晓缘由——有的冰箱就放普通的食物、有的要放化妆品、有的放好茶、有的放名贵大衣……   建筑装饰设计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行业,需要设计师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和设计内涵,才能把客户的生活需求和气质底蕴在设计中融会贯通;同时又可以肤浅得只浮于表面,仅仅是桌椅的摆放,墙体的粉饰;看到的是深是浅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怎看。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看事物开始趋向表面化。做为最早出道的设计师,让他感到自豪的便是自己身上的思想沉淀后留下的东西,有别于后来这个行业风行以后出来的一些浮浮躁躁的同行。对设计满腔热情的他在每一个设计工程前,显得尤其真诚和谨慎。   邵登虎是个严谨的设计师,“越熟悉,越谨慎”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对他来说,这是个有迹可循的规律,当对这个行业越是熟悉,就越了解每个设计环节可能出现的弊病和问题,此时就要合理谨慎的避免开,而不能像初生牛犊一样横冲直撞或者不切实际地“大胆”设计了。   曾有杂志找上门,希望以设计师的家的主题,向读者展示设计师的家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谈及此事,邵登虎笑了。在他眼里并不分什么自己的家还是客户的家,无论是谁家,都是一样的,都要全心全意去设计。家就是家,得有家的感觉家的气氛,设计完之后要让人觉得有依赖和爱的感觉,有家的乐趣和生活的便捷。   “设计是有感情的。”邵登虎认地的说,“设计师的家也是普通人的家,最终是不分的。设计贴近生活,有家的特点。就好像穿衣服只要会搭配,什么都好看。别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设计师也没那么伟大,有人说‘设计师帮客户设计的是生活’,其实不然,应该是‘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来影响生活,改变行为习惯’。如果设计师设计的是生活,那客户岂不是有一种‘被人设计了’的感觉?”哪怕是一句话,邵登虎也认真地修改着。   雅致人生   对邵登虎了解得越多,就越会感觉到这个人的深沉细腻的内涵。不仅是因为他几年下来的一番拼闯的劲头、对工作的认真细致的态度,更是因为他对生活的态度。   在邵登虎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大概也是当年离开中策自立门户的原因。对他来说,设计师除了为自己,还要有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就是推动行业的发展,引进新的观念。要看得深,看到生活的深处、内涵,倘若肤浅了,那行业就原地踏步了。 对自己的大家庭来说,邵登虎也在承担着他作为家中老大的责任。一手供养他两个弟弟妹妹上大学。他自己也说道,承担责任是一种幸福,这说明你被需要着。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他的一生是否做过一些值得的、问心无愧的事情么。   邵登虎对文学有莫大的兴趣,近来常看的就是《易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国学经典,或谈风水五行,或讲家国天下,不知道是他对文学方面的热爱铸就了他如此深冷静的设计内涵,还是因为对设计如火的钟爱才另他对文学青眼有加。不论是什么原因,此二者的融合赋予了他深厚的设计底蕴。于是才使他得以在这浮世中沉静下来,冷静思考。



阅读 96214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