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即所得 | 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2018-12-30 刘鑫 筑客网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代小品文学《幽梦影》中的这句话成为后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座右铭,被吟诵至今。每每在课上提及这一经典名句,张老师脑海中浮现的定是自己家中的上万本藏书。


是的,你没看错,作为文学院教授的伉俪二人,家中确有不少藏书。而读书,是这个三口之家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场景。视书籍为精神图腾,以买书、读书、研究、写作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活,也是当代知识分子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抹不去的,往往还有旧派文人的生活习性与审美取向——诗酒花茶,素雅持家。


读书习惯在这个高知家庭中留存的痕迹如此之深,以致一家三口都需要不同的书柜来安置自己的书。光是想想这些书的放置就够让人为难的了,遑论这是一个只有80平、过道面积占去1/3的“手枪型”的房子。


面对诸多挑战,设计师刘鑫及其团队,从一份详尽的调研问卷着手,一步步剖析这个三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图景。毕竟真正的设计,从来就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对生活场景深切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要远远大于娴熟的技术。


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个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吧。

https://v.qq.com/x/page/q0820eufrus.html《视频链接》 


冬日的晌午,日光清亮、空气淡爽。一进门,金色光线落在整个房间里,显得温柔又妥帖。几面墙被拆掉后,开放式的厨房让整个空间变得更简洁通透,烟机灶具就势被挪进了阳台里。延伸出的吧台对这个一般只在家解决早晚饭的家庭来说,完全够用了。


客厅的阳台区做了个地台。考虑到一家人的作息时间并不相同,且三个人都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设计师将地台附近的空间留置出来,这是专属于男主人的工作区。

除了采光因素外,设计师也希望通过开放的空间结构削弱界限的定义。


为了妥善安置海量书籍,设计师专门在过道处打造了顶天立地的10米书墙,原本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过道摇身变为书海长廊。推拉柜门是整面书墙的点睛之笔,既美观,又防尘。柜门上简约抽象的水墨画作,落纸云烟,如梦如幻。


主卧中,三个极突出的陈设引人注意:墙头的水墨风景画、黑色烤漆壁灯和三层书架。无疑,这里的书都是女主人的。白色衣柜隐没于白墙中,既能增大空间又能使周围的物品熠熠发光。化妆柜的缺席,仿佛也在暗示业主一家更重视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正如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言,“设计师的才华就是以一种崭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日常环境,好像它们仍是未知的一样。”此案中,设计师对电视背景墙的功能性进行再审视,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是全家的娱乐中心,90年代产生了彩色电视机,2000年后出现了液晶电视,而今天,生活中心变成多媒体终端设备。考虑到一家人基本没有看电视的习惯,秉持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他说服业主接受去掉电视背景墙的设计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与生活。小户型毕竟寸土寸金,对这爱看书的一家人来说,实在没有设置电视背景墙的必要。”


新信息带来的新鲜度越来越短,热点在窜起后又迅速消散,生活在波澜后迅速归入沉寂。所幸,这个时代有多喧嚣,就有多包容;有多纷杂,就有多和谐;有多少种问题,就有多少种方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像业主一家一样,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



刘鑫


约哈斯设计机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艺术硕士

清华大学室内设计硕士

东方新装饰主义空间设计第一人

CCTV-2明星设计师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APDC 國際設計交流中心高級認證設計師會員

时尚艺术家


擅长空间


家居住宅、咖啡厅、别墅豪宅、商业展示、会所、办公室、酒店


设计感悟


真正的设计师不能光用嘴去说设计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切身去感受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并且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品位。


设计理念


设计师不仅是艺术家,更是生活家,要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品位生活,才能把设计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阅读 5040

精彩留言

写留言